“四菜一汤”是大家对田螺坑土楼群的戏称。
该土楼群介于福建省南靖县书洋乡和永定县的湖坑镇之间。
每天从厦门、漳州、龙岩都有班车开往南靖县,然后改乘从南靖县城到书洋乡田螺坑的中巴即可到达。
当地政府把公路边一处正好俯视到四菜一汤全貌的地方圈起来作为观景台,门票是必不可少的。
从俯视的角度看,“四菜一汤”的称号足够形象。
于是我们看到小小的观景台密密麻麻排着队照相,每个人都呲牙在这四菜一汤前留下倩影。
把两个手指举着喊“耶”的造型也是必不可少的。
每次当别人喊“耶”的时候,卢师兄总要配个画外音“驴~~~”。
这一处可以看到四菜一汤的聚落层次。
对于建筑师而言,此角度更妙,可喜的是政府没有圈起来收费。
四菜一汤是由大大小小5个土楼组成,分别为方楼“步云楼”和“振昌”、“和昌”、“瑞昌”、“瑞云”四座圆楼。土楼里的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至五层为起居室、卧室,和内地院落建筑的纵向空间功能划分截然不同。在内地,民宅的一层为起居室卧室,2层及以上是仓库,很少会住人。
除了典型的土楼外,到处还能够见到这类介于土楼和四合院之间的建筑。、
在田螺坑土楼中我们仰望上空,感慨这楼外楼的天际线。
乡亲们自己研发的幼儿养护栏,看到这个设施很容易想到“圈养”一词。
宽大的挑檐外还有一层挑檐,观察后发现是用来晾晒粮食用的。
出了这座楼,蓦然回首,两个老太太映入眼帘。
小周及时抓拍并无限感慨地说:“几十年后咱俩相见是否也是这幅场景?”
离开四菜一汤,我们来到东歪西斜楼,官名为裕昌楼,已经有700年历史。
楼外清澈的山溪流过,蓝天、黄土、绿色的田野。。。拍照非常容易,几乎是找不到失败的构图。
一进次楼,真是倒吸一口冷气,该建筑歪斜的程度不亚于危房。
可以说这是一座伫立了700年的危房,但为什么会歪,歪了后为什么长时间不倒?
很多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行者逸留下迷惑的倩影。。。
行者逸认为:很有可能和木结构建筑的构造及施工中的特殊作法有关。
这样东歪西斜的土楼在福建绝不是个案,至少我们一行就发现了3个倾斜程度不亚于裕昌楼的建筑。
院长分别赐名为“西歪东斜”、“歪歪斜斜”和“歪歪倒倒”。
这最后一座“歪歪倒倒”是名副其实的“倒”了一部分。
看来这东歪西斜的建筑,“倒”是迟早的事。
为了进一步猜测歪斜的原因,行者逸伙同小周爬到一座危房的梁架上,仔细观察。
发现柱与梁之间的接口应是歪斜的重要线索。
一种可能是:梁柱之间的榫卯接口位置有误,施工过程中没有及时纠正。
建筑投入使用后在外力作用下,开始发生位移。
第二种可能是:柱与下层梁的接口为榫卯,与上层梁没有榫卯接口,外力作用下柱子上部侧移。
第三种可能是。。。。
当然还有很多种可能。。。
行者逸感觉脑袋有点大了,放弃了这个也许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
楼中间包裹着建筑的作法叫“楼包厝”,楼外面搭建一圈建筑的作法叫“厝包楼”。
评论